- · 商业经济与管理版面费是[04/09]
- · 《商业经济与管理》投稿[04/09]
- · 《商业经济与管理》数据[04/09]
- · 《商业经济与管理》期刊[04/09]
首席气候官丨专访阿里巴巴集团ESG和双碳总经理(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1世纪》: 根据相关规定,控排企业为达成减排目标可以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核证量,抵消自身碳排放。CCER市场的重启会给互联网企业带来哪
《21世纪》:根据相关规定,控排企业为达成减排目标可以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核证量,抵消自身碳排放。CCER市场的重启会给互联网企业带来哪些市场机会?阿里巴巴在CCER方面有哪些尝试??
杨灵叶:ESG披露很重要,我们更希望将企业ESG融入到商业设计里,以结合生产和生活场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不仅仅将它看作一个被量化的合规性行为。企业在承担和解决这些社会责任的时候,也能够找到自身巨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1世纪》:阿里刚刚发布了2022年的ESG报告,提出要以ESG为核心战略牵引企业“102年”发展目标。关于ESG信息披露方面,阿里目前的业务状况如何?互联网公司应该更注重哪些方面的披露?
“以用户为起点,向商家和企业传导绿色低碳价值观,进而以商业、机制的力量让整个生态往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迭代演进并带来持续的减碳。同时,供给侧转型升级也进一步让用户侧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可能,形成供需咬合的飞轮效应转型,才是一个更符合商业逻辑且可持续的路径。”杨灵叶说。
作为大型平台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在碳中和领域动作频频。继去年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今年以来阿里巴巴相继推出助力企业减碳的“能耗宝”及鼓励消费者减碳的“88碳账户”,以数字化助推个人、企业减碳活动。
《21世纪》:自2017年起,菜鸟网络就开始在智慧物流园内配备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有铺设条件的菜鸟物流园区全面完成光伏铺设。目前,光伏设施生产的用电量,占园区总用电量的水平如何?光伏铺设工作进程如何?未来储能方面将如何发展?
杨灵叶: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业务方面承诺和终极目标,速度和节奏实际上还在摸索。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短期商业上的挑战、基础设施、技术能力的动态变化。截止到去年年底,有6个菜鸟物流园区铺设了光伏,也有明确的计划。
关于ESG信息披露,我们在数字化系统、组织保障两大方向展开。阿里巴巴ESG和双碳数字化管理系统一期已经上线应用,以此有效管理ESG战略目标的设定和推进落地。以“双碳”目标落在阿里云为代表,包括绿电采购量、清洁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在过去一年卓有成效,阿里云的所有用电中绿电比例达到21.6%,阿里云自有数据中心的PUE达到了1.247,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整个2022财年,我们范围2的减碳量将近62万吨。2022年,阿里巴巴清洁能源交易超8亿千瓦时,相比2021年全年已经实现超150%的增长。今年7月初,我们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碳中和和能源数字化展开全面合作。
运输系统电气化的实际推动会有一些现实困难,一个是技术能力,另外还需要基础设施例如充电桩的普及。各个国家、不同区域目前已有这种发展共识,我们接下来会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各地节奏。
《21世纪》:阿里巴巴与部分城市在个人碳账户方面是否有战略合作?
《21世纪》:阿里巴巴提出的范围3+与范围3有什么关系?如何助力上下游供应链及范围3+实现碳中和?
杨灵叶:在用户产生的碳减排量归属用户的前提下,我们希望通过”88碳账户“为个人用户提供低门槛、低成本、多元化的碳减排成果。从“88碳账户”酝酿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和各地碳交所、各地政府保持非常紧密的联系,尝试推动部分减排行动进入碳交易,这个链路的走通,对用户减碳,将是莫大的肯定和激励。
杨灵叶:去年12月份,阿里巴巴作了碳中和承诺:一是不晚于2030年,范围1和范围2达成自身运营的碳中和;二是实现范围3碳强度减半,以及云计算范围1、2、3的碳中和,给社会提供一朵绿色的云;三是我们也开创性地提出范围3+的目标,推动消费者和供给侧形成绿色商品和生活生态。希望在2035年前,用15年的时间累计减碳15亿吨。
个人减排无法用指标配额进行管理,需要用户自发自愿,生活中减碳成为习惯才是更可持续且能够规模化的。因此,我们依托阿里丰富的场景,把用户在饿了么、闲鱼、高德、菜鸟、淘宝等各种app上已经在发生的、潜在的减碳汇聚在同一个账户“88碳账户”,使其可以被记录被计量,并得到对应的激励。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 网址: http://www.syjjyglzz.cn/zonghexinwen/2022/092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