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业经济与管理版面费是[04/09]
- · 《商业经济与管理》投稿[04/09]
- · 《商业经济与管理》数据[04/09]
- · 《商业经济与管理》期刊[04/09]
首席气候官丨专访阿里巴巴集团ESG和双碳总经理(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未来,阿里有三大推进方向,也是我们目前迫切在做的。 作为一个平台型的企业,阿里巴巴碳中和目标的设定要和自身业务形态匹配,我们也在分类型、
未来,阿里有三大推进方向,也是我们目前迫切在做的。
作为一个平台型的企业,阿里巴巴碳中和目标的设定要和自身业务形态匹配,我们也在分类型、分行业分析各个领域内的减碳需求和解决方案,力争做到行业领先水平。
《21世纪》:据了解,有部分企业已打通用户的碳减排与碳交易市场,使得对个人减排的激励不再仅是由平台补贴,而是变成一种真正由碳交易市场买单的可持续行为。目前,阿里巴巴在个人碳账户方面,怎样将用户与碳交易市场较为有效地结合?如何看待个人碳账户在碳交易市场未来的应用与发展?
在我们的ESG报告中,范围1、2和3被称为企业自身和价值链排放,而范围3+则专指来自于公司范围1、2、3之外、更广泛的生态系统的排放。?
围绕这三个目标我们在每个环节做了很多工作,如盘点阿里的碳排放现状,进一步围绕产出碳排放的每一个环节,对减碳进行科学论证和研究,明确可以优先在哪些环节、行业的关键领域进行节能减排、提升效率,同时也大力开展能源转型、储备新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杨灵叶:“88碳账户”已经与多个城市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我们做了“88减碳周”的创意,跟北京、广东省做联合试点倡议。市民的吃穿住用行可以在“88碳账户”做减碳量排行,然后优先选出真正有效且适用于当地的减碳场景。各个城市的减碳,包括碳量计算、适用的减碳场景都有差异,因此分区域减碳在所难免。
我们也认为,个人减排行为的激励,依然需要平台自身去构建激励机制。现阶段,个人减碳相关的碳市场交易频率相对较低,单纯依赖碳交易激励会减少市场的可持续性和规模化。
第三,我们要实现范围3+的目标,需要在阿里平台建设的能力基础上,跟用户、平台上的企业共同探索如何实现,同时又能带动生态伙伴和企业的更多上游企业。
在东南亚,基础设施条件跟国内很不一样,我们的子公司Lazada做了有针对性的规划,在考虑了东南亚不同国家之间基础设施、互联网发展情况,对现有的区域物流进行数字化改进,在基础设施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了东南亚的运输效率,这些工作能有效帮助区域电商行业的发展。
我们也期待更广泛的碳普惠交易的创新突破,如在范围3+方向上带动生态减碳。在坚持用户减碳量所有权归属于用户的前提下,我们希望用平台的基础设施和机制的力量,为用户和企业创造更好更简单的方式科学计量减碳。数字化使得今天用户的吃穿住用行等场景的减碳成为可能,依托阿里已有的丰富生活场景,我们也责无旁贷要去做。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希望“聚合向善”,激励用户减碳行为,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工作。
减碳的前提是数字化,在个人减碳能够做到进一步的科学计量且实现可交易之前,难点不在于多计,而在于大家做得还不够。对普通用户来说,减碳行为在不同的平台上获得计量和激励,至少比没有减碳意识要好得多。同时,各个平台其实存在很大的减碳统计差异,计量的科学性和重复计算反而更有利于用户自发养成减碳习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 网址: http://www.syjjyglzz.cn/zonghexinwen/2022/0924/676.html